差不多每个城市都有市中心,而且人人都知道在哪。
但有趣的是,近来,连苏州本地人都说不清哪里是苏州的市中心了。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尤其是清中期以后。那时苏州的官衙集中在道前街,商业中心无疑是在阊门,那“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了。城里两百多个私家园林,“城中半亭园”,城外则在阊门外集中了二十多万户商家,更有那全国最大的粮豆市场,“枫桥价”,“枫桥斛”绝对是权威般的存在。可惜太平军一把大火烧个精光,城区130万居民仅剩三万,从“一线城市”跌入五线小镇。别说古城西面热闹的商业中心了,古城内几成一片瓦砾场。城里的瓦砾除建成了李公堤,直到七十年代,树立在城中心比五层楼还高的瓦砾堆犹在,是城里北寺塔、瑞光塔、双塔外的第五高。
太平军败走后,苏州的商业中心移到了城内。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北局”建了“国货大楼”(今人民商场)和一批娱乐场所,即大家在六七十年代熟知的开明大戏院、大光明电影院、苏州电影院、苏州书场、新艺剧院、大华电影院,是苏州人在九十年代前公认的市中心。
经过近百年的时间,苏州终于慢慢的进入“四线城市”,八十年代车牌按市排列。江苏abcde的牌照,分别按照城市发展状况给了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
进入九十年代,苏州的城市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期,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新格局,一体,即古城区,两翼即古城东的工业园区和古城西的高新区。苏州古城,是全世界唯一的2500多年城址未变、城市格局未变的城市,是必须好好保护的人类文明的遗址。而城外的两翼,则是建设在“真山真水”(这是和城里园林的“假山假水”绝妙的对应)之中。
苏锡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附廓县”,环绕常州的是武进县,环绕无锡的是无锡县,环绕苏州的是著名的吴县。这时的吴县,被苏州的两翼划走了大片土地,几乎生生分成南北两片。八十年代前,吴县没有自己的县城,主要机构设在苏州市里,根本无法扩展。随着改革开放,吴县实力大增,在苏州城南逐步建成了自己的“县城”,各类机构纷纷从苏州古城里搬出,形成了自己的“中心”,吴县变成苏州的“区”后,南部成为“吴中区”,北部成为“相城区”。不久,苏州最南的吴江也划入苏州,成为苏州的“吴江区”。吴江本来就有自己的县城,这样一来,苏州的“中心”就有:古城、园区、新区、吴中、相城、吴江等六个中心了!
这六个中心,实质还不止。因为现在的“姑苏区”,是原来的沧浪、平江、金阊三区合并,在合并前,已经在建沧浪新城、平江新城、金阊新城,且已初具规模。如此,苏州则有九个中心了。
现在的苏州城区,和八十年代早已无法相比了。是一个新型的“多中心城市”,各个中心都有高架路和地铁相连,就交通状况来说,比起很多“摊大饼”式的城市确实要好不少。
住在这九个中心的居民,都认为自己的居住环境好,能够称得上苏州的“市中心”,那到底哪里才是苏州的市中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