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阿q主义是什么意思

阿q主义是什么意思

阿q精神是褒义还是贬义(阿q的精神在当今的体现)

鲁迅,浙江绍兴人,名周树人……这是小时候念书的时候,我们最熟悉的一句话。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鲁迅是严肃刻板的长相,善于抨击各种人生问题。

如鲁迅笔下的小人物地痞“阿q”,一个滑稽可笑,也可悲的人物。如今,每每提到阿q,又或者遇到和阿q相似的事情,我们常常会用“阿q”现象来批判。

生活中那些和阿q一样的典型“现象”

阿q精神是褒义还是贬义(阿q的精神在当今的体现)

吵架、骂人这种事,放在哪里地方都有,且不分年代背景,不分城市乡村,不分地点场合。

只是语言不同,人物个性不同,吵起架来有些差异。比如有人喜欢问候对方祖宗十八代,有人喜欢直接骂对方“爹娘”,有人喜欢骂地域陋习,有人直接上升到人身攻击。只要骂得爽快,不管有多难听,统统怼上去再说。

若是旁边有人撑腰,骂者“戾气”更是大,一副非要把对方的给“吃掉”的模样。最终,吵架的结果往往是骂到相互掐架,彼此之间打得鼻青脸肿,分出输赢才住手。而围观群众,多数是图个热闹,纯粹“看戏”。

这种“骂架”行为,常常视为典型的“阿q”精神。坚决不低头认输,纵然被打,也要从精神上赢得一口气。

阿q精神在如今这个社会,挺常见。

鲁迅笔下的“三无人员”阿q,自带的广大群众普遍性特征

阿q的形象,是鲁迅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形象,他不仅仅代表一个人,更是象征着那些愚昧、麻木、狡猾、自欺欺人、自大的一类人形象。

这类人通常在经济上一穷二白,在肉体上饱受压迫。

然而,自尊、自贱的个性,又使得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得格外盲目自大,以靠欺负弱小的人,来发泄自己的心中的不快,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如阿q,未庄人眼中茶余饭后的一个笑料谈资。从身世和个人经历上看,他是一个可怜的“三无人员”。

首先,没名没姓,自从被人匡了一巴掌骂道“你那里配姓赵”后,阿q似乎就只能用个字母“q”代称。

其次,没房没车,没老婆孩子,没有稳定收入,靠着给别人家干短工混日子,逢什么季节,什么日子就干什么活儿:“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穷得几乎只剩一条裤衩,连农民都不如,至少农民还有自己的田地。

不过,虽然过着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生活,但这并不是他的可悲之处,他的可悲源于精神。

阿q虽然是未庄的底层人,但是性格上却自尊自大,他看不起任何人,经常说的口头禅就是:“你算什么东西”。

就连赵太爷这样的“大人物”,他也时常是反讽道:“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是什么东西?”

被赵大爷打了嘴巴后,他回怼道:“现在的世界太不像话,儿子打老子……”

这话听起来,很有骨气。然而,殊不知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嘴硬而已。

阿q还是一个贪生怕死、自轻自贱的人,如果被打败了,轻易地就下跪求饶了。

又如别人将其赌赢来的钱都抢走了后,自己扇了自己两巴掌,以此表示这是打了他人。

又如向佣人吴妈求爱,喊出那句“我要和你困觉”,把吴妈吓得个半死,被吴妈拒绝后,心想,你这个大脚女人,换谁谁也不要……

除了“自虐”赢得精神胜利,甚至还自轻到以头上的癞疮疤为荣,得意地跟人说:“我有你有吗?”、“你还不配……”

被人抓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几个响头,别人得胜满意地走开了,阿q生怕理亏,心里便将别人视为自个的儿子,说道:“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阿q正传节选》)

一直以来,说到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我们往往会采用批判的观点去看待它。阿q,俨然被当成了一个负面教材。

然而,其实我们对阿q是过于严苛的,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着和阿q一样的思想和精神。只不过阿q的做法,显得更为突出和愚昧。

阿q是愚昧的,而他的自欺人,敏感自大,其实和他人生中遭遇到的种种变故,和社会对他造成的影响有关。

他是个底层的人民,一个没有怎么得到过关怀的底层人,他的一生,所能感知到的社会,是人情冷淡的社会,男人、女人都嫌弃他,将其视为“瘟疫”一般的存在,躲得远远的。

阿q是被蹂躏和压迫的,他被视为一个“不觉醒的农民”,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但是在精神上,他却又是一个十足的常胜将军。

他最大的可悲源于他的思想精神,即鲁迅常说的国民劣根性,换句话说即国民性格中的糟粕。

然而,其实阿q精神也并不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客观上说,它在全人类中都普遍存在着。

所以,话说因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被视为是国民劣根性而将其当成负面教材,这对阿q来说,确实有些“不公”。

其实,阿q精神也能是正面的力量传递

比如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运用过阿q精神解决“问题”。

案例case

话说有一天,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散步,两人边走边探讨着学术知识,突然有个人冒冒失失地跑了过来,在苏格拉底脚上狠狠地敲了一棍子,之后拔腿就跑。

柏拉图见状,非常生气地想要跑上去找那个人算账,结果被苏格拉底拦了下来。

柏拉图困惑地问道:

“老师为什么要阻拦我,那人平白无故地打你,你为什么不教训他,难道你是害怕他吗?”

苏格拉底解释道:“如果一头驴踢你一脚,你也要踢一脚驴才开心,感到没输吗?”

柏拉图听完,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这个故事其实和阿q精神胜利法中的“孙子打爷爷”的典故相似,实际无非都是在精神上寻找满足、愉悦。

阿q精神胜利法经常被视为一种懦弱、无能的个性,为此每每提到它,人们想到的是如何批判它,摒弃它。从实际来看,阿q精神胜利法,显然并不是一无是处。

“精神胜利法”其实可以运用在很多方面。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即纵使是在实力上不如别人,但是只要精神上永远不输,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们依旧还是胜利者。

说到这里,很容易联想到民族气节。比如中国民族在那个艰苦卓绝、一穷二白的年代,靠着一口气,永不服输的精神,硬是用着小米加步枪的简陋的装备,将敌人打倒,这精神和力气实际比阿q对着赵大爷喊出的那句“老子祖上比你阔多了”要解气太多。

人生,需要学点阿q精神

阿q精神,它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性格,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之所以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被嘲笑和否认,在于其精神胜利法是和阿q的愚昧思想相结合的,它是一种地痞式精神法的不自觉运用,这种混合的应用,就造就了阿q注定是一个被嘲笑和否定的人。

然而,如果我们能从阿q愚昧的思想和行为中剥离出来,这种精神胜利法却被视为是一种有用的心理调节方式。

方法运用例子1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遭遇不顺心的时候,如果因此而自甘堕落,萎靡不振,那么人生就注定是失败的。

这时,不妨学习阿q,学会运用精神胜利法调节自我糟糕的情绪,凡事想开,坦然面对,生活就没有那么多负面能量。

如众所周知的发明家爱迪生,在他成名之前,生活是极为贫困潦倒的,他曾经为了生计,干过不少的活儿,如餐厅服务员,报童等。不过,纵然生活苦难,他依旧没有放弃梦想,一心搞发明。而令他感到更艰难的是,他做了几百上千次的试验,依旧没有取得成功。

最后,为了安慰自己,给自己打气,他说“失败了不可怕,至少我知道此前的诸多方法,是行不通的。”

这实则就是一种“阿q精神”。最终,在他的不懈坚持和努力下,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方法运用例子2

生活中,我们总是免不了会遇到各种令人不悦的事情,这时与其一味地去感伤,难过,不如学会运用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

某一天,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家被盗,罗斯福感慨地道:

“感谢上帝,盗贼只是偷了我的东西,而没有要了我的性命;且他只是偷走了一部分的东西,而没有偷走我的所有东西;做贼的人是他,不是我,我幸好不是那样的人……”

如话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调节方式。因为不幸已经发生,再感叹也无济于事,这时如果换个角度想,心情或许就会好了一些。

正如有人曾说过的那么一句话:当你正在羡慕别人有鞋子穿的时候,有人羡慕你有脚。可见,懂得适度运用阿q精神,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加幸福开心。

精神胜利法,在某种情况下看,这是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免不了会经历各种挫折和挑战,这时学会运用精神胜利法去转移注意力,将悲观失望的情绪,化为一种能够激发自我积极性的情绪,就能获得更强大的力量去提升自我。

其实,在我们的古语古训里面,就包含了许多的精神胜利法的运用。比如“吃一堑,长一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都深刻地揭示这个道理。

失败固然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但是这时候,我们更需要反省自己,调节自己,而精神胜利法就是最好的心理调节方式:前面虽然失败了,但说不定后面就会有好的结果;又或者前面失败了,但至少能吸取教训,日后避免再重蹈覆辙。

这就是一种具有远见性的精神胜利法的心理调节。


山东旅游之家 皮卡丘优选

  •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