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冬至由来和传说

冬至由来和传说

冬至的传说 冬至的由来

  公元804年的一个冬日,33岁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孤身一人郁居在邯郸的一处寓所里,这天正是一年当中夜晚最长的冬至日,忍不住思家情绪的诗人在这个时候忍不住挥笔,写下这样的诗篇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首诗里所表达的情绪,和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那首非常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表达的情绪非常的相似,也说明在唐代人的心目当中,冬至和重阳节一样,是一个令人倍思亲的佳节良辰。

  不过冬至作为节日的历史可并不是从唐朝开始的,而是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冬至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节日,这应该说和它的特殊性有密切关系。冬至的特殊性在哪里?我想我们可以从冬至的至字来做出一些解释。古代有一本书叫《孝经说》,在这本书里对冬至的至字做出了这样的解释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之至,三者日行南至也就是说,这个至的含义有三种:一个是指的在这一天阴气达到了极致;二是说阳气开始初生;三是说太阳运行到了最南端。这三者当中,我想最后一点应该说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础的,前两者应该说是结合了我国古代的阴阳观念,由太阳运行到最南端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按现在的说法,冬至这一天,也就是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前后,太阳会直射到南回归线,由于照射角度的关系,北半球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短,因此在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的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所受到的光照时间便越来越长,白天也变得越来越长了。所以有句俗谚就说冬至日头升,一天长一增。这样一种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被我们的古人所认知到了,当时人们就给这一天定名叫日短,或者叫长至。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的一个发明创造,冬至其实就是被最早发现的节气之一。我们的先人不仅较早的发现了太阳运行的这样一些规律,而且还从生活经验出发,从太阳光照和气候的寒暖的变化生发出阴和阳的观念,并且用阴和阳的消长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变化,认为宇宙的变化,其实来自于阴阳的运动。阴和阳始终是处于一个相反、相成的运动当中。按照阴阳观念,冬至这一天就是阴气达到了极致,而阳气开始生发的日子,也就是刚才所说的阴极之至,阳气始至冬至标志着阴阳的转换。在人们的心目当中,这样的日子是非常具有特殊性的,也是具有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而且在周朝的时候,冬至还有作为岁首的这样的经历,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阳历的元旦,或者是农历的春节。后来虽然冬至失去了岁首的性质,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和岁首同等的重要。

  有一则发生在南朝的故事,颇能说明冬至这一天的重要性。说的是王志(音)是东阳郡(音)的太守,当时监狱里有十几个重囚犯,冬至这一天都被王志打发回家里去过节,过完节之后犯人都回监狱了,只有一个人没有回来,当时的狱卒就给王志汇报这件事情,王志就说这个事你不用管,这是我的事情。结果到了第二天,那个迟归的重犯就回来了,而且说是因为他妻子怀孕了,所以才回来晚了。这件事情被记载下来,用以说明王志这个人的为官之道。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冬至在当时人们心目当中是多么的重要,连罪犯都要放回家去过节。

冬至的传说 冬至的由来

  宋代的孟元老有一本书叫《东京梦华录》,他在这本书当中记载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就是到了这一天,连那些最穷的人也要拿出一年的积蓄,不够的话还要去借,也要穿上新衣服,也要吃点好吃的,也要来祭祀祖先。直到今天,民间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大如年,每当冬至来临的时候,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通常都会举行一些仪式活动,在这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上举行一些活动。这些活动就构成了冬至节的一些习俗,我们说这些活动到底都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一个就是拜天祭祖。冬至是拜天祭祖的日子,早在《周礼》这本书当中就有以冬日至致天神地(人)鬼的规定,在冬至日,帝王要祭天。帝王为什么要在冬至日来拜天?应该说这是因为帝王历来被视为上天之子,是秉承天命来治理人间的,王者欲有作为,亦求其端于天,而天为阳,地为阴。冬至亦阳升。是阳气初升的日子,所以这一天要祭拜天。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这样一些原则,所以古人祭天通常是在圆丘,在南郊圆丘祭天。北京的天坛就是明清时候的帝王在冬至祭天的一个重要的场所。通过祭天,可以说帝王就和上天建立起了一种其他人所不能有的特殊关系。冬至还是祭祖的日子。在帝王祭天的时候,往往也要祭祖,而民间在传统社会当中,老百姓是没有资格祭天的,但是同样可以祭祖。

  早在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崔时(音),他在四明月令(音)当中就记载了当时人们祭祖的情形。他说早在冬至日到来之前的前几天,人们就要清洁、斋戒,冬至那一天就要要粟米和羊肉来祭祀祖先。为什么要在冬至这一天来祭祖?按照肖放(音)先生的解释,就是因为在阴阳交战,寒风凛冽的时日,人们为了顺利度过新旧交界的时间关口中,需要有集体的信心与凝聚的核心,因此人们求助于和自己关系最为密切的祖陵。人们在祭祀祖先的仪式活动当中返本归宗时,对族群关系进行了再确认。

  祭祖通常还有特殊的贡品。清朝人秦荣光有一首《上海竹枝词》他说冬至花糕更粉团,冬分酒吃闹闹年。衣冠拜贺亲朋后,肉块堆盘夜祀先这里是说用肉来祭祀祖先。南方的福建在冬至这一天通常要做一种米粉做的团子,用它来祭祖,有的还会在门两旁挂上一些。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还有一则传说。说的是有一个人在山中迷了路,碰上了一只母猿,并且和她住在了一起,后来母猿就生了一个男孩,这个人就把(这个孩子)带回了家。后来这个孩子长大,当了大官,他就非常想念自己的母亲,可是又找不到,那怎么办呢?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派人沿着他家到那个山的沿路都挂上米团子,他认为这个母猿看到这个米团子,就会寻迹而来。果然,那个又老又饿的母猿就顺着这个米团来到了她儿子的家,从此和她儿子住在了一起。

  这个传说当中人和动物这样的人兽婚其实非常的奇异,但是这故事当中所表现的儿子对于母亲的态度却生动的体现了人们在冬至时节对祖先深厚的那一种感恩的情怀。这是拜天祭祖这样的一种做法。

下载太平洋电脑网app,看更多相关内容分享到:
巨超值 山顿网

  •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