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户投稿

窗子以外,镜子以内

一个人对外界的处事方法彰显其态度,一个人对自我的审视显示其深度。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种抉择,是在窗子以外,还是在镜子以内?

认识自我,是推开窗户的动力。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人啊,请认识你自己。这是一个智者在迫近死亡时的感悟,更是留给后世的警言。如果曹操认识到自己军队的疲惫、水战的劣势,也不会一到赤壁就立即进攻,留下火烧赤壁的凄惨;如果项羽认识到自己的轻率独断,就不会有虞姬虞姬奈若何的悲剧;如果日本放弃死守,接受美军的投降条件,那就不会落下两枚毁天灭地的原子弹。如果这些英雄与国家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观念上的错误,那么为历史留下一段佳话也未可知。

如果说人要首先认识自己,那么打开世界的窗户才能永久地发展下去。

推开窗户,革新自我。我们如果不接触新鲜事物,就好比一潭死水,没有活水的注入,唯有沉寂恶臭。翻开历史长卷,我们会看到有多少国家因开放而生生不息,又有多少王朝因闭塞而轰然倒塌。如:西汉末年的乱世,亲小人,远贤臣的国君眼光闭塞,只知享作文https:///乐,最终改朝换代;又如清王朝,以天府之国自居,称外国人为夷人,闭关锁国,最终被工业革命的洪流冲得七零八落。反观中国的改革开放,互通有无,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为中国这个疲惫的巨人注入的活力,这难道不是中国又推开了一个世界之窗吗?

窗子以外,镜子以内

林徽因曾写过一篇文章《窗子以外》,全文表达了一种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不能真正做到置身于外面的天地,顽固的上层条框限制了她自由的叹息与感慨。这与林清玄对窗子与镜子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如今的我们,更要打破所谓的禁锢与条框,彰显自己的态度,保持自己的深度,做一个有两度的人。

选择镜子以内,会使人沉默中爆发,而选择窗子以外,则会使人在爆发后,不至于快速熄灭。他们像是一对共生体,互相弥补,互相促进,就好像文艺复兴后的工业革命,李世民以镜子为鉴后的万国来朝。也许有人会问: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么舍谁取谁呢?窃以为,镜子与窗户都要有,有了镜子,你能认清自我;有了窗户,你能看清世界。二者可以得兼,这便是我的结论。

原文标题:窗子以外,镜子以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cyjhw.com/tougao/22551.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永洁号」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