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集团背景(华润组织变革的背后)
01
最近,华润爆出组织架构变革,总部做专、大区做精、城市做实,很多人员将会精简配置。
说实话,相比于保利、中海,华润作为老牌央企,人均效能一直较低。例如2020年中海人效高过3000万/人,而华润人效仅370万/人。
较低的人效,较老的背景和资格,华润作为一家拥有83年历史的红色央企,“华”代表中国,“润”取自“润之”,面对即将到来的100周年,红色华润,势必要做些什么。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润开始向管理要红利。
02
说实话,作为商业地产圈当之无愧的天王,华润为了提本增效,在年初就提过要向龙湖学习、对标。
在商业地产百强榜单上,华润当仁不让。
对此,我还记得,华润年初在内部号召全面学习、对标龙湖。从集团、大区和城市,从开发层面得成本、研发、设计等各个业务线,华润都要做一轮摸底和对标,以便向龙湖的[总部——城市]两级管控体系迈进。
而从当前的变革方针来看,华润大区层级的“做精”,其实归根结底便是弱化大区、降低管理层级。
也正因为如此,那些被认为跟大区管控职能没那么紧密的部门人员,比如大区工程、设计、客户关系等等,很多人都在被要求向下转移;大区原有的13个部门,也被各种合并精简为9个;甚至于大区管理团队,也被简配为5人+1名纪委书记。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华润一直以来都是弱集团、强大区的设定,为了弱化大区,华润在今年2月初,华润多个大区区首发生了互调:
原华东大区总经理陈刚赴任华西大区总经理;
原华西大区总经理吴秉琪调至华北大区,任华北大区董事长;
张大为从华北大区调往华南大区,任华南大区董事长;
原华南大区董事长孔小凯调至华东大区和东北大区,任华东大区和东北大区董事长。
在今年5月底,华润又将业绩头牌华南大区正式拆分为深圳大区和华南大区,其中深圳大区下设4个片区和2个城市公司,范围为深莞惠,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裁李欣亲自任职董事长。
拆分前的华南大区。在2020年年报中,华南大区的营业额在六大区域中占比达到25.3%,同时华润置地在深圳完成销售额约为188.33亿元,占华润置地华南大区791.3亿元销售额的23.8%。
而剔除深莞惠的“新华南大区”,为了平衡失去深莞惠区域业绩的影响,华润对广州进行资源重点倾斜,如华润广州今年4月已经宣布,未来计划开发住宅项目15个,5个标杆项目,落地2个万象系商业项目,1座华润大厦项目,城市更新方面华润希望在广州获取5个旧改项目,土地储备25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新华南大区将总部由深圳迁往广州,自此,深圳、广州将是华润置地的双增长极、双中心。
由此,当华润6位区首同时轮动,东南西北相互调动,再彻底分割华南大区、总裁亲自领衔深圳大区,华润集团总部也就迅速收拢了话语权。
这次从三级管控向二级管控的过渡战,其遭遇的阻力也就大大减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华润,牛!
03
说实话,华润是一家非常低调的公司,虽说几乎所有的龙头开发商都在标榜自身的运营能力,但细数起来,或许只有华润置地真正担当得起“城市运营商”的称号。
“家大业大”,华润人喜欢如此形容他们所在的企业。万科曾经说,未来希望能“和城市一半的人有交集”,华润置地或许已经早就达成了这一目标。
而在这次与龙湖对标的变革中,华润除了在组织架构管理上有所变动,对于“拳头产品”商业条线,华润其实也期待有所革新。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罗湖万象城开始,既能建立成功的商业品牌线,又能有几家带着想法在做“事”的单店的商业地产品牌,在国内,只有万象城和大悦城两家。其中,华润万象城主导了国外奢侈品集体进驻中国一二线市场的契机,为中国商业地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玩法。
也正因为拥有“万象城”这么成功的商业,华润自然是成为众多政府的“香饽饽”,政府不惜以远低于正常市场的土地价格给到华润,以此换来一座"万象城",所以这才有了此后的成都二十四城、重庆二十四城以及杭州、合肥等一系列项目。
杭州万象城电梯口
然而,随着龙湖商业“天街”系的扩张,其开业数量、收入增速迅猛,华润开始感受到一丝危机感。例如,杭州前几月的集中土拍,龙湖在九堡丰收湖拿了一块地做天街,其带来的影响力,直线逼近万象城。
而另一方面,作为红色央企,华润对于商业的开发,还是非常有节操和耐性的。所谓的节操体现在:华润不会像其他开发商那样,把住宅修完,商业散售擦擦屁股就走人,而是会“秉承”当年与政府的签约承诺,把万象城等商业给做出来了,哪怕其中有些地块,真的不太适合做万象城……因此,单单从开发节奏、成本控制来看,华润商业在这方面,并不是特别令人满意。
因此,不仅是在[总部——城市]两级管控体系上,在商业层级上,华润也希望像其他玩家那样,梳理出一条商业地产的产品线,包括定位在高端购物中心的万象城,定位区域商业中心的万象汇,以及定位社区小商业体1234space等,系统跟进、创新一些新的玩法。
04
说实话,从今年开始,华润开始全面加速,释放业绩追赶一线央企的野心。
无论是各路土拍、内部整理,还是对外释放相关信息,我越来越感受到华润的雄心万丈。
而另一方面,作为地产行业融资成本最低的几家公司,华润平均融资成本仅4%。
原文标题:华润集团背景(华润组织变革的背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cyjhw.com/wenda/11871.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永洁号」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